一、前期評估與方案制定
1.結構安全診斷
采用超聲探傷、紅外熱像儀檢測煙囪裂縫深度(精度±0.1mm)及腐蝕區域,評估基礎沉降數據(允許偏差≤3‰);結合模態分析確定結構自振頻率,防止共振風險。
2.環境風險評估
劃定安全警戒區,鄰近建筑距離≥煙囪高度的1.5倍(≥180米);排查地下管線分布,采用非開挖探測技術(探測深度≥5米)規避破壞風險。
3.專項方案編制
定向爆破需三維建模模擬倒塌軌跡,切口圓心角控制在60°-90°,爆破振動速度≤2cm/s;機械拆除配置液壓剪(破碎力≥3000kN)分層作業,單日拆除高度≤8米。
二、現場防護體系
1.物理隔離
設置雙層警戒區:內圈半徑30米(硬質圍擋+防爆擋板),外圈半徑80米(電子圍欄+紅外警報);搭設全封閉腳手架,立桿間距≤1.5米,腳手板滿鋪并設置1.2米高護欄。
2.高空作業防護
作業人員佩戴五點式安全帶(沖擊力≤6kN),配備速差防墜器(制動距離≤1.5米);風力>6級或能見度<50米時暫停作業,雷雨天氣啟用腳手架防雷裝置(接地電阻≤4Ω)。
三、拆除過程控制
1.定向爆破安全要點
單孔裝藥量精確至±5%,微差起爆間隔≤50ms,倒塌方向誤差<5%;爆破前預切割1/3筒壁厚度,降低結構整體性。
2.機械拆除操作規范
液壓剪作業半徑內設置激光防護墻,設備觸達警戒線自動停機;碎塊粒徑控制≤30cm,防墜網抗沖擊強度≥10kN/m2。
3.人工拆除安全保障
作業平臺承載力≥500kg/m2,設置雙繩防墜系統(主繩直徑≥18mm);分段拆除高度≤1.2米,同步注水降塵(水量≥5L/m2)。
四、應急處置與監測
1.動態監測系統
實時采集振動數據(采樣頻率≥100Hz)、粉塵濃度(PM10≤50μg/m3)及風速(>10m/s預警);地基沉降監測精度達0.1mm,累計沉降量>5mm啟動應急加固。
2.應急預案
配備應急救援通道(寬度≥4米),15分鐘內響應坍塌、毒氣泄漏等事故;現場配置AED除顫儀及防化急救包,醫療團隊24小時待命。
本文采摘于【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頁